凯发网址登录
全国免费预订热线

400-123-4567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器械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器械知识

医疗器械细分板块潜力分析

2025-09-21 12:24:16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国产替代加速深化与消费需求持续升级的双重战略机遇期,行业增长动能强劲、发展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攀升至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保持两位数高增速;展望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3万亿元,行业扩张态势明确。

  从细分领域看,高值医用耗材、家用医疗器械与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三大板块表现尤为亮眼——依托核心技术突破打破外资垄断、叠加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支持,三大板块已形成“技术+政策”双轮驱动格局,增长潜力全面释放。

  为更直观呈现行业发展逻辑与前景,本文将聚焦上述三大细分板块,各选取一家代表性企业深入剖析其发展路径与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案例折射行业趋势,为相关主体的行业布局与战略决策提供实操性参考。

  高值医用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核心赛道,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技术升级的推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该板块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近年来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快,一批本土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了市场快速渗透。

  威高血净是高值医用耗材板块的一个代表性企业,是国内首家独立上市的血液净化企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它便专注于血液净化耗材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已构建起覆盖血液透析器、透析管路、透析机及腹膜透析液的全链条产品矩阵。更关键的是,它已深度渗透全国医疗体系,产品销往超6000家医院与透析中心,其中三级医院超1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到偏远乡镇卫生院,皆可见其身影。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市场的份额高达32.5%,位居行业第一;在血液透析管路领域,市场份额为31.8%,同样位列榜首。

  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企业需要有技术壁垒,才能支撑长期增长,尤其是在带量采购背景下。威高血净具有坚实的技术壁垒,截至2024年底,威高血净拥有257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5项。目前,威高血净不仅持续优化成熟产品,更在推进第四代、第五代乃至第六代透析器的研发。如此,“以研发引领产品,以产品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使得威高血净始终站在技术前沿。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老龄化加剧,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在呼吸治疗、血糖监测等领域,需求持续释放,龙头企业通过产品迭代和渠道拓展实现稳步增长。

  鱼跃医疗是家用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军企业,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和强大的品牌优势。2015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1亿元增长至70多亿元,专门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在国家大力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背景下,鱼跃医疗公司目前已拥有“华佗Hwato”、“鱼跃yuwell”、“金钟JZ”、“安尔碘”、“洁芙柔”、“普美康PRIMEDIC”、“六六视觉”等几大主要品牌。鱼跃品牌主要用于呼吸机、制氧机、红外体温计、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及试纸等医疗器械产品。

  除了深挖各细分业务增长潜力,今年以来,鱼跃医疗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布局“AI+医疗”生态,加速产品全面IoT化以及自研医疗大模型与AI健康应用落地,全面构建“预防+监测+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智能化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鱼跃医疗有效实现了人与医疗设备、设备与其他终端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另外,鱼跃医疗以长期积累的医疗数据为基础,成功推出鱼跃大模型,并以此为核心打造出AI健康管家。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密集型板块,长期以来被外资品牌主导。近年来,本土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在DR、MRI等领域加速进口替代,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万东医疗是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55年成立以来,万东医疗始终专注于医学影像设备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中国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主营业务为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和服务,包括MRI成像系统、CT系统、DSA血管介入治疗系统、医用诊断X射线机等。分级诊疗的时代浪潮下,万东医疗新推出的TurboTom 1 S系列精准聚焦广大基层医院对精准成像、智能流程和可控运维成本的迫切需求,以智能工作流实现高效精准成像。此外,全新上市的TurboTom 5 PRO系列CT以“1”键式3D-AI工作流,“2”大核芯硬件系统,“8”大临床场景赋能,重新定义CT诊疗效率与患者体验。其大热容量液金智慧球管结合薄层快速成像,为心血管疾病诊断、肺部小结节筛查、肿瘤病变定位等提供丰富准确图像信息,助力精准诊疗。DSA方面,凭借强劲研发实力,构筑技术壁垒,稳居国产DSA第一梯队。DR领域,万东的DR设备连续10年以上保持产品销量首位,不断引领国内DR行业发展。围绕临床“长骨拼接”痛点,万东医疗还推出业内首款全幅DR,成为高等级医院公认同级“最强DR”骨科标配产品。

  截至2025年6月份,万东医疗已获授权知识产权243项,这些知识产权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这是作为老牌企业在面对国产替代深水区的战略抉择时,以短期利润换长期护城河纵深。未来万东拟通过一系列战略规划,致力于构建数智化医疗生态,提升服务收入占比,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流,并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基于各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环境,医疗器械企业应从以下三方面优化布局:

  技术研发方面,需聚焦核心部件突破和智能化升级。高值耗材企业应加大生物医用材料等基础研究投入,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影像设备企业应持续攻关卡脖子部件,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同时,各领域企业都应积极布局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发智能诊断、远程监测等创新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

  市场策略方面,要平衡国内政策适应与国际化拓展。在国内市场,需密切关注集采政策走向,通过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提升竞争力。针对基层医疗市场,可参考一些标杆企业的渠道下沉经验,开发适配基层需求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应分区域制定拓展策略,发达市场注重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新兴市场则可通过性价比优势快速切入,逐步建立全球营销网络。

  产业链布局方面,应构建多元化协同生态。龙头企业可通过并购整合完善产品线,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中小企业则可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专精特新优势。同时,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品转化的闭环体系。在供应链建设上,需提升关键材料和部件的自主保障能力,降低外部依赖风险,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体系。

  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和健康需求升级,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将持续涌现发展机遇。企业需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电话:400-123-456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